张予曦凌晨4点健身房流汗,3年亏损创业只为撕掉耻辱标签
深夜的工厂里,张予曦蹲在地上检查面料。没有助理,没有化妆师,素颜马尾,手里攥着一堆样品。那是2021年的冬天,疫情搞垮了供应链,她的品牌面临巨额亏损。
朋友劝她别折腾了,安心演戏不好吗?
她摇头,眼神里有种倔强:“我不想只靠这张脸。”
这话听起来熟悉。几年前网上骂她“张假人”的时候,她也是这么回应的。只是那时候更多是不服气,现在更像是对自己的坚持。
娱乐圈见过太多昙花一现的脸。漂亮女孩像韭菜,一茬接一茬,能留下的寥寥无几。张予曦也清楚这个道理,所以她选择了另一条路。
从《亲爱的公主病》被骂演技尴尬开始,她做过很多努力。一部电影拉片十几遍,密密麻麻记笔记。《韫色过浓》的苏矜北,她写了厚厚一沓人物小传,连配角的性格都要琢磨透。
剧组的人说,她候场时从不玩手机,要么看剧本要么在思考。这在浮躁的片场里显得有些另类。
为了《请赐我一双翅膀》的武打戏,她提前几个月开始训练。肌肉拉伤是家常便饭,手臂上青一块紫一块,她也不遮掩。导演问要不要用替身,她拒绝了。
“演员需要沉淀。”她在采访里说过这句话,语气平静得像在陈述一个常识。
但观众并不买账。《千秋令》播出时,她的演技有了进步,可弹幕里依然有人喊着“张假人”。网络记忆太长,标签一旦贴上就很难撕掉。
她开始做生意。“曦元记”这个品牌,从设计稿到面料选择,她都要亲自过目。朋友圈经常能看到她在工厂的照片——穿着普通的T恤,蹲在地上检查样品,跟荧幕上的精致形象相去甚远。
创业比想象中困难。疫情期间订单锐减,供应商催款,她一度要用积蓄填窟窿。品牌运营至今,盈利微薄,有时候还要倒贴钱。
“为什么要这么折腾自己?”记者问过她。
“想有自己的事业吧。”她回答得很轻描淡写,但眼神里有种说不出的坚持。
那个“魔鬼腰”热搜来得正是时候。健身房的监控如果能说话,大概会讲述一个不一样的故事——凌晨四点,张予曦独自挥汗如雨。普拉提、力量训练、有氧运动,一样不落。
她的饮食管理严格到近乎苛刻。每餐都要称重,油盐糖份都有严格控制。朋友聚餐时,大家在大快朵颐,她在一旁啃着水煮菜叶。
“这样活着累不累?”有人问。
“习惯就好。”她笑笑,“运动是为了更好地吃。”
这种自嘲式的幽默,在她身上并不少见。被网友说成“假人”时,她会在微博上自嘲;创业亏钱时,她会说“交学费了”;健身累到虚脱时,她会发个疲惫的表情包。
她有两个微博号。大号是精心维护的明星形象,小号里却是另一个张予曦——会追星,会为了工作不顺心而碎碎念,会晒素颜自拍配搞怪表情包的普通人。
粉丝说,就是因为小号才喜欢上她的。那种真实感,在这个处处包装的圈子里太少见了。
她记得老粉的ID,会认真回复留言。疫情期间给前线医护粉丝寄过签名照,默默得很。河南水灾、山西水灾,她都有捐款,但从不宣传。
工作人员说她在剧组人缘不错,从不摆架子。这在明星扎堆的地方算得上难得。
现在的张予曦,身上有种说不出的韧性。那些曾经刺痛她的标签,好像已经不再重要。或者说,她找到了证明自己的别的方式。
“标签是别人贴的,路是自己走的。”她在一次访谈中这样说,语气平静如水。
娱乐圈的游戏规则并没有因为她的努力而改变。颜值依然是硬通货,流量依然能决定资源分配。但至少,她在这场游戏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活法。
创业可能还会继续亏钱,演技争议可能永远存在,网上的恶评也不会消失。但这些好像都不重要了。
重要的是,她已经不再只是那个“张假人”。
至于她会走到哪里,谁也说不准。但这个过程本身,已经足够有意义了。
股票杠杆平台软件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